鋪路船板(鋼板)-租賃與購買差異比較
- Generich
- 3月22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已更新:3月25日

在營造工程中,鋪路船板(鋼板)是臨時道路鋪設、地基保護及施工安全的重要材料。但營造工程單位在使用船板時,常面臨一個關鍵決策——應該選擇暫時性租賃,還是一次性買斷?這個選擇不僅僅在於影響財務資金的運用;也與工程進度、施工期限、存放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關。我們在此從成本分析、使用需求、工程規模等角度,初步探討租賃與買斷的優劣勢,幫助營造單位做出最適合自身情況的決策,然而實際情況依然依靠各企業主與各單位主管之判斷。
首先我們先從租賃部分說介紹:
一、租賃鋪路船板(鋼板)
適合情境:
短期工程(舉例而言,許多政府工程標案較為短期,如3個月內完成的道路開挖、臨時便道、管線工程)。
營運資金有限,如公司現金流較為緊湊,或是資金有其他使用目的者等,無法或是不想一次投入大量資金。
不想負擔後續處理成本(如存放空間、維護費用,以及許多廠商忽略實際上亦有可能保管不慎被偷竊)。
不確定未來是否還有相同需求,不希望庫存過多資產 (各工程案件所需材料不盡相同,後續可能不必使用)。
🔹 優勢:
資金壓力小:租賃成本較低,避免一次性大筆支出,可將資金用於其他工程運作。
靈活應對工期變動:如果工程延誤,可延長租期;若提早完工,則只需支付已使用天數的費用 (例如本公司租期最短算30日,超過者則是以天數計價,可配合工期彈性租賃)。
無需後續管理:簡而言之避免了後續倉管、保管所衍生之費用,唯有租賃期間需盡善良管理人義務,需要看管以及保管租賃物避免人為上的滅失、損壞等 (例如租賃期間,若是船板有損壞、損毀,則承租人需負擔維修等費用)。
適用多種項目:適合需要短期使用鋼板但不想長期持有的企業,通常是公司營運目的上之考量優先。
🔻 劣勢:
長期使用成本較高:若租賃期過長,總成本可能超過購買成本,因此租賃前需謹慎評估預估工期。
供應風險:市場需求高時,可能面臨租賃供應短缺或價格波動,依本公司觀察,偶發性的個別規格尺寸,會有同時租賃需求,此時當本公司向國外要求供貨時,依然需等待數周、月的空窗期。
非固定資產:無法轉售,無殘值回收,對企業資產增值無幫助。此點便是公司財務上之考量。
二、一次性買斷鋪路船板(鋼板)
適合情境:
長期、大型工程(如1年以上的基礎建設、港口工程、重大道路施工,亦或是近期各地常有新開發之產業園區、科學園區等大型整體規劃工程,通常需較為大量、且長期的興建工程)。
未來有穩定需求(如持續有新工程,或是長期施作類似工程者,通常會有長期需求且能夠反覆使用)。
有足夠資金投入,希望降低長期營運成本,假設公司若有五年、十年等營運目標,一次性買斷可在該目標上作為長期投資項目。
有存放場地,可以自行管理及調度,常見於營造工程單位有自家工廠、倉庫等方便搬運者。
🔹 優勢:
長期成本較低:重複使用後,平均單次使用成本比租賃低。
資產可回收:使用完畢後仍可轉售,回收部分投資成本 (依照當期鋼價、鋼板狀況估價,若鋼板狀況差,最基本也可做為廢鐵買賣,惟價格勢必不如鋼板價格)。
避免市場供應不穩風險:確保有鋼板可用,不受租賃市場影響 (例如雨季、地震、土石流常發地點,時常發生鋼板需求突然性大增情況,導致如本公司突然受到大量訂單搶貨情形)。
可自由調度:若公司有多個工地,可彈性安排使用,不受租約限制。
🔻 劣勢:
前期資金壓力大:一次性支出較大,影響資金流動性,故公司營運尚需考量目前資金是否足夠。
存放及維護成本:未使用期間需存放,並進行防鏽保養,否則影響使用壽命 (尤其常見於台灣多雨、溼氣重)。
流動性較差:若工程需求減少,可能面臨資產閒置或變現困難。
三、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方案?
考量因素 | 租賃適合 | 買斷適合 |
資金狀況 | 資金有限、需保留現金流 | 可負擔大筆投資 |
工程期限 | 短期工程(6個月內) | 長期工程(1年以上) |
工程規模 | 小型、臨時性工程 | 大型、長期性工程 |
未來需求 | 不確定未來是否需要 | 持續有相似工程需求 |
存放空間 | 無適合倉儲 | 有充足存放場地 |
維護管理 | 不想負擔長期維護責任 | 有能力維護與管理 |
四、混合方案:部分買斷+部分租賃
若企業經常進行大型工程,但有部分臨時性需求,可以考慮核心設備買斷,額外需求租賃。
例如:公司自有一定數量的鋼板,確保基本工程需求,當短期工程需求增加時,再額外租賃。
五、結論
短期、小型工程 → 建議租賃
長期、大型工程 → 建議買斷
不確定未來需求、資金有限 → 先租賃,再評估是否購買
有足夠資金與存放空間,並有長期需求 → 可考慮買斷
六、案例參考:實際應用情境
短期道路維修工程(租賃較優)某市政府發包的道路維修工程,工期僅3個月,需在施工期間提供臨時便道。由於工程結束後不再使用鋼板,營造公司選擇租賃,避免一次性購買的高額支出,並節省倉儲及維護成本。
長期港口建設工程(買斷較優)某建設公司承包港口碼頭擴建工程,工期長達3年,並且未來仍有類似大型工程需求。由於頻繁使用鋼板,公司決定買斷部分鋼板,以降低長期成本,並透過妥善管理延長其使用壽命。
混合策略(靈活應用)某營造商專門負責大型土木工程,擁有一部分自購的鋪路鋼板,確保基本需求,當臨時接到新標案或短期專案時,則額外租賃鋼板,以應對需求高峰並降低庫存壓力。
七、其他考量因素
市場價格變動:鋼板價格可能受原料成本影響波動,且鋼材會受到原物料如鐵礦石、廢鋼價格影響 (但中古鋼品受影響幅度及波動相對新品及原物料較小),若預計價格上漲,提前購買可鎖定成本;反之,若價格不穩定或是看跌,租賃則較具彈性。
環保與回收價值:若買斷的鋼板可於工程結束後轉售,回收部分投資成本,則買斷的長期優勢更為明顯。
租賃條件與可用性:若市場上租賃資源有限或租賃價格過高,營造單位可能更傾向於購買。
透過以上分析與實例,營造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案,確保工程順利進行,同時達到成本效益的最佳平衡。
Comentários